大悲咒念诵网

净土法门法师:学佛抓住总的纲领修学就不难,总纲领就是这两个字

发布时间:2024-06-03 02:01:36作者:大悲咒念诵网
净土法门法师:学佛抓住总的纲领修学就不难,总纲领就是这两个字

【科】“圣道”者,指八圣道,亦名八正道。谓:一正见。二正思维。三正语。四正业。五正命。六正精进。七正念。八正定。《弥陀疏钞》曰:“一正见者,《杂集》云:若觉支时,所得真觉,以慧安立,谛理分明,无有错谬故。

这是第一个,“正见”,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看法、想法。“正见”是属于看法;“正念”是属于想法。有能力辨别真妄、邪正、是非,这都是属于“正见”。

所以佛法,无论是大乘、小乘,我们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抓住总的纲领,修学就不难。总纲领就是两个字——真心。要用真心,生活用真心,工作用真心,待人接物都是用真心,不是妄心。

跟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,儒家有一部总的概论,这部书就叫《四书》,宋朝朱熹编的。朱夫子这部书编得太好了!什么是“儒”?这部书学会了就是“大儒”,真正做到了就是“大圣”、“大贤”。他的编辑、构思,跟《华严经》完全相同。所以早年我常常想到:是不是朱夫子读《华严经》,在《华严经》上得到了启示,给儒家也编一部《华严经》?

《华严经》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面的概论——佛学概论,包括大乘小乘、宗门教下、显教密教,全包了。概论好,有真实的道理、理论,有正确的方法,后面还带表演,举出五十三位大菩萨,为我们示现,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,怎样去用《华严经》的理论跟方法,那就是菩萨事业。无论在哪一行,男女老少,你要作菩萨,要学《华严》。

朱夫子编这部《四书》,很像华严。理论,《中庸》是理论;方法,《大学》是方法,也带表演。谁表演?孔子表演。孔子表演圣人,把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圆圆满满的表现在生活当中、表现在工作。夫子一生的工作是教学,表现在待人接物,圣人。

孟子也是表演的第二个人,代表贤人,贤人怎样将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落实,圣人怎么落实。所以《大学》这部书在儒家,有理论,圆满的理论、圆满的方法,孔子表演给我们看、孟子表演给我们看,真正做到了,做得圆圆满满就是大圣;还欠一点,真正圆满还有一点不足,贤人,孟子的表演。

再细说,“真诚”就说了八句,叫“八正道”。这个“正”就是真、就是诚,我们要想想我要怎样用真心、用诚意,来落实佛菩萨的教诲、来落实圣贤的教诲,这八条对你有帮助。前面“七觉支”是帮助你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,你走正道,没有走邪道、没有偏差,好!

那什么是“正”?今天我们看的这八条就是“正”。头一个是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。佛是怎么看的?在中国,大圣大贤是怎么看的?孔子的时代,佛法没传到中国来,孔子言语思想作为——圣人,就是佛陀,在中国称“圣人”。孔子要生在印度,印度人称他作“佛陀”;释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国,中国人称他为“圣人”,由此可知,中国“圣人”跟印度“佛陀”是平等的、是同一个阶层的,大善知识。

“七觉”就是圆满的大觉。“佛陀”这个名词是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,意思就是“大觉”。由此可知,“七觉支”他已经做到圆满,所以他的心、他的言语、他的行为正,你找不到缺点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。人要发这种心。他是人,他能做到,为什么我做不到?总的原因,是我们没有办法把不好的习气放下。放不下,七情五欲放不下,贪嗔痴慢放不下,五欲六尘放不下,就变成凡夫了。

他为什么能放下?而且那么彻底放下?他知道哪是真的、哪是假的。所有的物质现象都是假的。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我们把它当真,我们想尽方法希望自己拥有、自己能够获得、自己能够享受,殊不知全是假的。

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这两句话学佛的人都会念,《金刚经》说的。《般若经》上又说,“一切法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”,这个“一切法”包括佛法。佛法你可以学,你可以证得,你不能起一个念头。我想拥有,我要拥有多少,我要超过别人,有这些念头就错了,佛法就变成世间法,彻底放下就是佛法。

海贤老和尚一生的行谊是我们的典范,他万缘都放下了,生活所需要的每天两餐饭、身上穿的几件衣服,每天念的阿弥陀佛,他的修行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放下没有?放下了。

《金刚经》上讲到“应无所

住,而生其心”,“无住”是放下,“生心”是提起。生什么心?阿弥陀佛。“生心”跟“放下”同时,“生心”的时候就是放下,“放下”的时候就是“生心”,这个难!这是入不二法门。

我们凡夫,“生心”的时候就是“生心”,不能“无住”;“无住”的时候就是“无住”,不能“生心”,这两个只能有一个,另外一个就没有了,不能像诸佛菩萨一样,“生心”、“无住”同时具足。那是什么?念这句佛号,“生心”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念念不绝,前念灭后念生,相续不断。这个境界里面,心里面一点染污都没有,心上有没有落上阿弥陀佛?没有,所以“无住”跟“生心”同时。这什么人修的?法身大士,我们做不到,我们连这个“身见”都没放下,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,自己一定要清楚。清楚要用“七觉支”帮助我们证得,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“无住生心”、“生心无住”。

“八正道”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“正见”。念老在此地解释得好,用古大德的解释,所得的“真觉”。“真觉”什么意思?儒家讲的“至诚”就是佛教讲的“真觉”,用的言语文字不一样,境界完全平等。真的觉了,不是假的,就是“无住生心”同时;真觉,事上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心上一片光明,没有染着,万法统统放下,连佛法也完全放下。

佛“无有法可说”,佛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个字,是他老人家自己说的,临走的时候告诉大家。意思是什么?让大家不要执着佛法,执着就错了,执着破了,你才能证阿罗汉果,小学毕业;执着断了,于一切法不执着了,证得阿罗汉。阿罗汉叫“真觉”,他真觉悟了,少分,不是圆满,跟佛比还有很大的差距,要认真学习。

“觉”就是明了,了解事实真相,真就不能放在心上。放在心上是妄心,不放在心上是真心,所以真心“空空如也”。虽然“空空”,能生智慧、能生万法,这是我们凡夫无法想象的境界,就叫不可思议,你不能“思想”、你不能说。什么是“议”?“议”是议论讨论。不能讨论、不能思维。这个境界里面,允许你定慧具足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大悲咒念诵网